“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光博会。”13日在武汉举行的第16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让武汉结识了一批新朋友。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成为第一个造访光博会的诺奖得主。与他同台演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沈平说,武汉光纤产业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在某些光纤材料制备细分领域已成领军者,“武汉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师,在这个领域当中,打破了很多世界性记录。”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顾敏表示希望将最新光存储技术用于中国光谷。 在美国创立了LightGuideOptics的拉脱维亚人埃德加,也是第一次到光博会。他与做特种光纤的领军企业武汉长盈通相识于一场展会,并打算在医用特种光纤等领域进行合作。受长盈通相邀,埃德加带着中文印刷的宣传页赶到武汉,并与上海、深圳等地的上下游企业相聊甚欢。
光纤陀螺巨头、来自法国的iXblue,其中国区光学事业部负责人张硕,也是首次来到光博会,“武汉是中国最大光学市场之一”,在这里,他遇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光通信学院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访问学者迟荣华博士,后者也是头次来到光博会论坛,“这家企业很难找,真没想到在武汉能碰上,我在香港的光传输项目正需要一些特种光纤”。 激光自动化企业宁波德茨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戴旭阳,拖着行李赶来参会,这也是他的武汉光博会初体验,他说:“我去过慕尼黑、上海光博会、深圳光博会,武汉光博会未来将成为我的‘年历’上的一站,不虚此行。” 客似云来,一张光博会名片,让海内外学界、产业界人士产生交集。本届光博会规模层次全国领先,10位中外院士、132位外籍专家齐聚光谷,400余家国内外企业携主打产品与技术亮相,全球嘉宾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李佳 通讯员吴非) 科技发展史印证了一个事实,谁能抓住一个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就能够成为当代科技的领航者。
可以断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尤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 透过在光谷举行的第16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观察到,武汉又一次站在了产业风口,而光谷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弄潮儿——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展出国内首款100G硅光商用芯片、全球最高速光调制器芯片、全球首款混合集成型25Gb/s可调谐发射光组件等先进成果;紫光集团首次对外展出64层三维闪存芯片,该芯片的投产使中国三维闪存芯片与世界一线厂商的技术差距缩短到2年以内;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讲述如何用荧光显微镜“照亮”纳米微观世界……
11月13日,为期3天的第16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光博会是我国规格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光电盛会之一,是世界了解中国光电子产业最新发展的重要窗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认为,中国光电子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搭建,应用领域拓展,以及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光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化的营收均位居世界第一。新型显示方面,武汉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 武汉作为我国光电子产业的集聚区之一,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在新型显示器件、光应用性器械及设备,激光设备及存储产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位居全国前列,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风雨兼程十六载,已经成为了一个光电子行业,成果展示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综合平台。
据了解,自2002年首届光博会举办以来,此次光博会创造了会议规模之最、参会人数之最、专家层次之最,同时,还创下签约金额之最。 在首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东湖高新区与烽火光通信一体化、联易融第二总部等11个重点项目签约,合计签约金额近300亿元。 其中,中国信科、烽火科技拟建设光通信一体化产业基地,主要包括光通信技术研发、系统设备制造、光纤光缆制造、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制造、5G产业链等板块;天马微电子拟投资建设一条显示面板中试线,并以此项目申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内唯一一家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联易融,和宇培国际控股,都不约而同在光谷布局供应链金融,设立金融中心;高德红外围绕红外探测器芯片和新型MEMS传感器芯片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这些项目聚焦于光谷现有的优势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社会效应好的特点,将共同做大武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
当前,东湖高新区提出了“谋划2049、规划2035、计划2021”,“三步走”迈向“世界光谷”的战略步伐,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创新、富强和美丽光谷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聚焦发展动能之“新”,建国际化“创新光谷”;将聚焦产业发展之“芯”,建现代化“富强光谷”;将聚焦城市格局之“心”,建生态化“美丽光谷”。东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承诺,将秉承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为所有签约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服务,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早收效。 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探测单个荧光分子的人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 创新就是在科学上不断超出边界 “对单分子而言,我们有很大的兴趣研究其科学特性,也就是基础科学层面的研究。许多问题超出了当时的知识范围,尽管非常有趣,但在当时看起来都是非常不确定的。我们也不知道它能够走多远,因为当时也有很多其他技术,而且都比我们先进,但是我们在科学上不断超出边界,不断做探索性的研究。”威廉·莫纳讲述当初做此项研究的初心。 他介绍,观察单分子特性可以帮助人类预防疾病,通过进行荧光标记,人类可以拿到高精度的成像图,在细胞膜时就能判断病变。 双光数超分辨率成像 解决聚合物光学衍射极限世界第一人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顾敏: 希望最新光存储技术用于中国光谷 顾敏的工作成果之一就是提高存储的容量。据了解,现在的大数据中心为满足PB级容量需求,一般用电或磁存储媒质组成庞大的阵列,不仅占地大,还高能耗、高碳排放,而且一般只有三五年寿命,就需要重新存储。 而他致力于推动光存储。光存储的最显著特性就是绿色节能,并拥有超过500年的超长记录存储寿命。 “我相信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技术手段,将很快能应用到中国的产业当中”,他提到,特别希望在武汉光谷得到应用。 世界半导体领域最高Q值纪录保持者 美国加州理工瓦哈拉院士: 用光学手段探测暗物质 因将频率梳用于外星探测,他获得NASA成就奖。 他将频率梳比作瑞士军刀,“它能够帮助你实现太多的应用,包括探测,数据传输,还有光学时钟和光学频率的合成器等”。 他介绍,频率梳原则上可以对人类在外太空当中不同行星的运行轨道进行成像,同时频率梳能帮助人类实现对于重力波及暗物质的探测、构建GPS系统等,“如果可以构建起一个探测器,我们可能真的改变对暗物质探测的前景”。 国际光子工程和光子学会成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沈平: 和在全球享有盛名的武汉光纤产业牵手 “光纤是信息的高速公路,从光纤被发明后,光纤高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到来之后,光纤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大。”他说,他在新加坡的光纤中心和包括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企业保持了合作。 他介绍,团队过去和武汉已有富有成效的合作。他介绍,武汉光纤产业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在某些光纤材料制备细分领域已成领军者,“武汉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师,在这个领域当中,打破了很多世界性的纪录”。 在手机屏展区,搭载了TCL华星自主创新叠层结构的AMOLED柔性折叠屏格外引人注目,最低3毫米的弯折半径叹为观止,在可靠性方面,该柔性折叠产品已通过20万次动态折叠测试,使用周期可达3年以上,高于消费者手机一般寿命预期。 光博会上展示了一批最新产品,为人类未来生活提供了无限新可能。 芯屏端网全面呈现 全球首款搭载先进盲孔结构的平板电脑显示屏 该企业还展示了2.5K超高帧率盲孔平板电脑屏幕。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先进盲孔结构的平板电脑显示屏,其屏占比高达96%,远超市面上同类产品。同时,华星光电在光博会上全球首发最薄直下式MiniLED笔记本显示屏,只有2.4mm。
据了解,华星光电不少产品自武汉下线。截至10月底,位于中国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武汉华星光电(以下简称t3项目)产值达到109亿元,成为湖北首家产值超百亿的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目前,武汉华星光电LTPS笔记本电脑液晶屏幕已打入国际知名品牌供应链,实现量产出货;同时该公司的车载显示屏已具备量产能力。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展出国内首款100G硅光商用芯片、全球最高速光调制器芯片、全球首款混合集成型25Gb/s可调谐发射光组件等先进成果;锐科激光展出自主研发的3万瓦国产光纤激光器,不断突破高功率极限;紫光集团首次对外展出64层三维闪存芯片……一系列首台首个,选择在光博会这个世界舞台亮相。 5G时代光联万物 激光清洗、智能治水、机器人协作…… 光联万物。在光博会舞台上,一系列跟光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被一一展示。 库曼协作机器人(六轴机械臂)每个关节均可以±175度旋转,工作空间基本无死角,编程门槛低、周期短,可协助工业企业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地完成机器换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翔明激光能用激光除油除锈除漆,还能激光清洗航空发动机叶片、轨道交通列车零部件等。 在5G条件下,高宽带、高速度、大容量、低功耗、低延时成为可能,更多智慧场景得以实现—— 在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平江河上,华为的智能方案正在得到应用:通过智能捕捉城市河道扔垃圾、泼水等违规行为,准确率80%,过去人工巡查,效率低,现在智能检测,系统全天在线。 在某媒介提供的5G全景电视方案中,一改往日“看电视”习惯,而是可以“选电视看”,甚至可以选不同视角,一场球赛中甚至分为“球星视角”“教练视角”“篮板视角”“上帝视角”多个维度。(撰文:张珊妮 吴非 李佳 供图:光博会组委会) 来源 | 综合长江日报、湖北发布、光博会组委会 编辑 | 宋涛 |